
1.在设计料带之前,一定要了解零件的公差要求、材料性能、冲头吨位、冲头台、SPM(每分钟冲头数)、送料方向、送料高度、模具厚度要求、材料利用率和模具使用寿命。
2.料带设计时,要同时进行CAE分析,主要考虑材料的减薄率,一般在25%以下。特殊的深冲不锈钢材料可以在预拉伸后退火。用高频退火机,减薄率可以接受到40%。设计料带,一定要多和客户沟通。客户最好提供之前的模具照片或结构图以供参考。闲步也很重要。当模具的长度允许时,是合适的。
3.料带的设计是产品成型工艺的分析,基本决定了模具是否成功。
4.在模具设计、模具选材、热处理、表面处理(如TD、TICN、TD需要3-4天),尤其是拉伸件。如果没有TD,模具的表面会很容易被烧焦和起毛。
5.当模具设计连续时,物料提升设计非常重要。如果升料 rod无法提升整个料带,则无法进行自动连续生产。
6.在模具设计中,对于有小孔位或公差要求的表面,应尽可能制作可调镶件,以便于试模中的调整和生产,从而易于实现。对于零件的尺寸要求,应在模具上下同时制作可调镶件。对于字标,要求在冲床上是可拆卸的,不需要下模拆卸,很浪费时间。

7.设计氢气弹簧时,根据CAE分析的压力进行设计。不要设计过大的氢弹簧,以防止产品破裂。通常压力低,产品起皱,压力高,产品破裂。要解决产品起皱,可以采用局部增加拉延筋的方法,先用拉延筋固定板材,再拉伸减少起皱。
8.试模第一次时,一定要慢慢合上上模。有拉伸过程时,一定要用保险丝测试料位厚度,料位间隙达到料位厚度后再试模。刀刃必须首先对齐。请使用拉延筋的可移动插件来调整拉延筋的高度。
9.试模时,基准孔和基准面必须与模具小时匹配,然后将产品放在夹具上测量,或者送CMM做3D报告,否则没有意义。
10.红丹一定要配好,配合率能达到80%以上,才能做切割和CMM报告,或者基准孔的基准面已经配好,产品很稳很紧,可以适当降低配合率。匹配红丹是很重要的事情,否则产品不稳定,后期模具修改无法判断,零件尺寸也达不到客户的要求。
11.客户样品要求:一般第一步是激光加工→切边加工→100%OK加工。在激光加工阶段,要准备好红丹,调整进给量,解决开裂、起皱、尺寸公差等问题。微调处理时,主要问题要基本纠正,其次是微调(模具局部改善)。
12.在客人必须切口,但工艺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,可以考虑开软料刀口(即直接用45钢切口,换口时直接焊接,尺寸OK后再开正式的硬料刀口)。

13.对于高强度钢板,刀片材料应采用A88或V4等硬质合金材料。
14.对于3D复杂产品,可以使用3D激光对激光的方法。在3D激光之前,你必须制作3D图形,使用CNC设置参考点,然后发送到3D激光。3D激光还需要制作定位砂型。
15.试模时,为了测试拉伸效果,可以在材质的不同位置垫上砂纸来测试效果。效果确认后,主动拉延筋或主动麻点矩阵(即把一个镀件磨成麻点)会放在相应的位置造成摩擦,阻碍送料。
16.对于弯曲较多的零件,在调模时按照工艺逐步调整弯曲度。
17.调整成型角度时,可以在折弯时减小R角或移动折线基准,达到成型角度的目的。
18.调整模具时,垫片多用于调整成型凸模的高度,或左右、前后移动成型凸模。不锈钢硬板一般用作垫圈。(如果不允许客户使用垫片,请等到模具调整后再为客户制作新工件)

19.对于模具由不锈钢制成的模制件,不能使用TD,要使用(TICN)或称PVD。
20.确定客人的正式资料什么时候到。试模时,节约使用材料,避免材料不足的现象。
21.连续模有两种传感器,一种是步进传感器,一种是消隐传感器。
22.废料漏斗的倾斜度不小于30度。对于低角度废料 box(范围盒),可以通过安装气动振动来解决。
23.对于受成型影响的切边线,应在成型后进行切割,特殊位置可通过横切实现。
24.对于多个基准孔,最好采用一次冲压成型的方法,避免分步冲压后影响精度。

25.对于试模分析,试模必须一步一步分析,并且要附上红铅料带。
26.对于产品开裂,可以在前期拉伸时通过加袋、挤料、增加片棒成型面积、开孔等方式进行。CAE分析应该在更换模具之前完成。
27.产品材料分为卷材和板材。有些线圈在交付到工厂后需要重新分条到料带宽度。通常,分条的尺寸为负公差(负0.5mm),线圈的内径应符合送料架的尺寸,以免过大、过小或过重。
28.模具加工时,通常以线切割的销孔作为触数基准。编程后,CNC需要操作者把两个孔的坐标给程序员。程序员找到角度后,把程序放在一个角度再加工。通常第一次加工模板时,边对边加工不需要角度。
29.精冲的概念是不留冲裁间隙(或只留0.5%)。一般冲裁间隙为材料厚度的10%,材料越厚,间隙比越大。
30.当五金件模板的尺寸不能满足要求时,可以通过整形来实现,包括梅花桩、再次拍平、简易冲孔等等。